定边文明网 2024年11月12日
繁體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
拜会月娘 每当中秋这天,一家人早早吃过团圆饭后,小孩子们纷纷拿起各式各样的盆子,透过光影斑驳的月痕,等待水面折射出的“嫦娥”出现。 这个时候,家中的长者通常会带领年轻人早早围坐海边,吃月饼、聊家常,传经验,共同等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壮美时刻。 月夜笙歌 中秋明月,这或许是青年男女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刻,除了吃团圆月饼,年轻人往往月夜相会,对歌、谈情说爱,其中最为有名的,还是当属海南儋州的调声节。 海南儋州的中秋节也叫民歌节,每年中和镇北门江畔都会有几千甚至几万人集中对歌,五颜六色的节日服装和优美的歌声充斥着整个儋州,场面煞是热闹。 水上浮针 中秋月夜,吃完月饼,聊完月话,差不多到12点月亮最圆之时,妈妈就会端上一碗水,拿上几根针,带领女孩子们一起表演十分
中秋节在新疆,很多少数民族是不过的,但是近几年来,在新疆南疆地区,汉族群众在过中秋佳节的同时也会邀请少数民族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人们会准备歌舞表演等文艺演出,与各族人民一起唱歌跳舞,活动中,还会准备传统的月饼与少数民族群众一起品尝月饼,在和田地区,有些维吾尔族群众自己也会有月饼作坊,专门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月饼平日里出售。 在新疆和田地区,有一种具有较高绿色价值的鸡——和田黑鸡,这种鸡沿用传统粗放式散养,使其仍保持了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以及沙漠腹地典型的绿色生态本质。以黑鸡肉作为辅料,与其他中草药相配煲汤,能强健体质,增强抵抗力。大漠风情浓郁的大盘黑鸡、巴木汉卤鸡、馕坑烤鸡等佳肴,是和田名扬天山南北的传统美食。在中秋佳节,也成为喝多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舌尖美味! 在新疆,中秋小长
内蒙古本来并不过中秋节,最常过的节日则是春节、五月节及那达慕大会。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的蒙古族人民同满族和汉族接触的较早,大概受他们文化的影响,也有了过八月中秋节的习惯。在清代各民族文化交流有了进一步发展,五月端午节、八月中秋节就成了我国各民族人民迎接夏季万物生辉和庆祝秋季农牧业生产丰收的共同节日。 吃月饼 这可不是内蒙古的特有风俗,相信不会有哪个地方过中秋节不吃月饼吧,但内蒙古的月饼却有些与众不同。 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 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 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 内蒙人在制作月饼
中秋节晚上,上海家家户户会拿出各种形状的月饼和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放在一张大大的桌子上,家中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对着天上的明月,轮流祭拜。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 因为芋艿谐音“运来”,表示好运连连;毛豆又称“毛豆荚”,“荚”音谐“吉”,表示吉祥如意。如果有人没祭拜,好运就不会来。 祭月时方向要有讲究,要对着月亮升起的方位。类似祭月情形,好像是讴歌升平,又似庆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月时,先由妇女手掌并拢合拜,继由男人逐一跪拜默默许愿,不过各人的期望是不同的,老人希望合家团圆,如同天上的圆月般美满,读书之人指望早入蟾宫、中秋折桂(桂:寓意夺魁);而姑娘家当然是最好能像月中嫦娥般漂亮,以后能嫁个如意郎君。 上海人注重养生,由于秋天干
主办:定边县文明网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北关路1号县委大院
定边文明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陕ICP备18017328号-1
网站地图
陕公网安备 61082502000109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